詳細說明
種植技術 巨峰葡萄的種植方法:首先從冬季開始吧,冬季要在其葉片全落后,對植株進行修剪,每枝都短截留有3個芽左右,弱小枝、過密枝、徒長枝、病蟲枝都要修剪,促使植株多分枝,多結果;早春在葡萄旁深翻施肥,施肥以農家肥為主,當然其他的有機肥也很好,施肥后覆土,并澆足水,待土壤表面稍干時要松土一次。出芽后的葡萄要做好噴藥工作,以防病蟲害的侵害;在有幾片葉長出時,要將弱小的芽抹掉,只保留壯芽,但保留的枝條也要合理,不能一味的去除弱芽,要留夠需要。在葉腋處長出卷須時,必須人工掐去,減少不必要的營養(yǎng)消耗。在葡萄開花期,要及時噴施葉面肥和座果靈等,確保產量高、品質好,還要在期間綁扎枝條,以免枝條亂擺折斷,影響營養(yǎng)運輸。綁扎和掐須是種植葡萄的兩項比較繁重的任務。在土壤干燥時要及時補充水分。定期噴施殺菌劑等。葡萄果熟期膨大期中要摘去下部葉片,避免光照照射不到果粒上,影響果色。 蓋棚后溫濕度控制 蓋棚后至萌芽前全棚封閉,相對保持棚內高溫高濕狀態(tài),高溫度控制在35℃以下。超過臨界溫度適當放風降溫;濕度低于90%時對葡萄枝蔓進行噴水,提高相對濕度。 萌芽后至絨球期高溫度控制在30℃以下,低溫度控制在5℃以上,低于臨界溫度要采取保溫措施,如進行雙膜覆蓋(即大棚內植株枝架上再蓋一層膜、大棚膜上夜間加蓋一層無紡布等)。其相對濕度控制在60%以下,若濕度過高可在園內保護行覆蓋地膜,既降低濕度又可提高地溫,調節(jié)上下生長平衡。 我國葡萄病毒病發(fā)生狀況 扇葉病、卷葉病、皺木復合病、斑點病等葡萄病毒病在我國各葡萄產區(qū)分布廣泛,發(fā)生和危害嚴重。郭德銀等(1991)采用間接ELISA法,隨機檢測了35個葡萄品種,扇葉病毒侵染株率高達74.3%。劉崇懷等(1998)調查了國家葡萄種質資源圃(鄭州)內808份種質,有26%的品種表現卷葉病癥狀,其中,歐亞種(尤其是釀酒品種)發(fā)病率高、危害重。何水濤等(2001)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了39個品種共78株葡萄,卷葉病毒帶毒率高達76.9%。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曾于1980~1983年向美國農業(yè)部葡萄檢疫中心送檢龍眼、紅富士、巨峰等10個品種,其中,7個品種帶扇葉病毒,8個品種帶卷葉病毒,7個品種帶莖痘病毒。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國家落葉果樹脫毒中心采用ELISA和RT-PCR檢測技術對葫蘆島地區(qū)栽培的鮮食葡萄進行抽樣調查,共檢測了35個品種104株葡萄的8種病毒,即:葡萄扇葉病毒(GFLV)、葡萄卷葉病毒1、2、3(GLRaV-1,2,3)、葡萄病毒A(GVA)、葡萄病毒B(GVB)、沙地葡萄莖痘病毒(GRSPaV)和葡萄斑點病毒(GFkV),平均帶毒株率為65%。劉震等報道(1991),在同等栽培條件下,有扇葉病的植株平均萌芽率、生長量和株產均明顯低于正常植株。修德仁(1992)等研究顯示,患卷葉病的蛇龍珠比無病植株樹體縮小1/3以上,穗重減少41.0%,株產減少72.0%,百粒重減少13%,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8%,果皮色素含量下降7%。由于長期盲目引種、高接、擴繁,以及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和健全的無病毒苗木繁育體系,我國葡萄病毒病還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企業(yè)(個人)自行提供,該企業(yè)(個人)負責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苗木站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