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刺槐落葉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黑褐色,縱裂;枝具托葉性針刺,小枝灰褐色,無毛或幼時具微柔毛。 胸徑可達110厘米。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縱裂。小枝光滑,有托葉刺。小葉窄橢圓形或卵形,質(zhì)地薄,兩面光滑無毛。蝶形花,總狀花序長10~20厘米,花冠白色,具清香氣,雄蕊10枚。莢果長4~10厘米,扁平。種子扁腎形,黑色或褐色,常帶較淡色的斑紋。奇數(shù)羽狀復葉,
刺槐
互生,具9-19小葉;葉柄長1-3厘米,小葉柄長約2毫米,被短柔毛,小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5厘米,寬1.5-3厘米,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先端圓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緣,表面綠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綠色被短毛。總狀花序腋生,比葉短,花序軸黃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長8-13毫米。被短柔毛,萼鐘狀,具不整齊的5齒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圓形,長18毫米,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狀長圓形,基部具細長爪,頂端圓,長18毫米,龍骨瓣向內(nèi)彎,基部具長爪;雄蕊10枚,成9與1兩體;子房線狀長圓形,被短白毛,花柱幾乎彎成直角,莢果扁平,線狀長圓形,長3-11厘米,褐色,光滑。含3-10粒種子,二瓣裂?;ü?-9月??茖伲憾箍芁eguminosae 刺槐屬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刺槐屬樹木。又名洋槐。全屬約20種,原產(chǎn)北美洲溫帶及亞熱帶。世界各地區(qū)都有引種。中國于1877~1878年由日本引入。除刺槐栽培較普遍外,部分庭園栽植有毛刺槐 (R.hispida)和新墨西哥刺槐(R.luxurians)。1949年以來,刺槐的栽培范圍迅速擴大至北緯23°~46°,東經(jīng)124°~86°的27個省(市、自治區(qū)),而以黃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為中心。垂直分布**高可達海拔2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