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明
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5-3.5厘米,徑為2厘米,假種皮骨質(zhì),白色,常具2(稀3)縱棱;內(nèi)種皮膜質(zhì)。種皮肉質(zhì),被白粉,外種皮肉質(zhì),熟時黃色或橙黃色,外被白粉,有臭葉;中處皮白色,骨質(zhì),具2-3條縱脊;內(nèi)種皮膜質(zhì),淡紅褐色;胚肉質(zhì),味甘略苦;子葉2枚,稀3枚,發(fā)芽時不出土,初生葉2-5片,寬條形,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葉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規(guī)則的波狀缺刻,葉柄長0.9-2.5厘米;有主根。 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狀,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無毛,有多數(shù)叉狀并列細脈,在寬闊的頂緣多少具缺刻或2裂,寬5-8(-15)厘米,具多數(shù)叉狀并歹帕細脈。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葉脈形式為“二歧狀分叉葉脈”。在長枝上常2裂,基部寬楔形,柄長3-10(多為5~8)厘米,幼樹及萌生枝上的葉常較而深裂(葉片長達13厘米,寬15厘米),有時裂片再分裂(這與較原始的化石種類之葉相似),葉在一年生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3-8葉呈簇生狀,秋季落葉前變?yōu)辄S色。 銀杏果含有多種營養(yǎng)元素,除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之外,還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卜素、鈣、磷、鐵、鉀、鎂等微量元素,以及銀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具有益肺氣、治咳喘、止帶濁、縮小便、平皴皺、護血管、增加血流量等食療作用和醫(yī)用效果。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銀杏還具有通暢血管、改善大腦功能、延緩老年人大腦衰老、增強記憶能力、治老年癡呆癥和腦供血不足等功效,銀杏抗衰老的本領(lǐng)在德國和法國的科學影響很大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guān)企業(yè)(個人)自行提供,該企業(yè)(個人)負責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苗木站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