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中楊 (Populus alba × berolinensis) 是黑龍江省防護林研究所 1961 年以采自熊岳的銀白楊為母本,以當?shù)刂袞|楊為父本,經(jīng)人工雜交選育而成。屬白楊派品種,雄性無性系。由于銀中楊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樹姿優(yōu)美、雄株不飛絮等優(yōu)良特性,自鑒定以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已成為我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乃至三北地區(qū)城市綠化、生產(chǎn)造林的主要樹種。為更好地發(fā)揮這一優(yōu)良楊樹品種的生產(chǎn)潛力,有必要對其育苗、栽培等技術適時地進行總結。
1 苗木繁育技術
銀中楊屬白楊派樹種,生根性較差 ( 一般扦插 ) ,又是雄性無性系,因此,無性繁殖育苗技術是該良種廣泛推廣利用的關鍵技術。經(jīng)多年試驗研究,總結出銀中楊育苗技術,扦插成活率可達到 70-90 %。
1.1 扦插繁育技術
1.1.1 插條地選擇
要選擇地勢平坦、易于灌溉、排水良好的沙壤或輕壤土地塊作為育苗地,壟作扦插育苗。秋季整地、起壟效果最佳。
1.1.2 整地時間與整地方式
秋季整地,翌年春扦插最好。采用機械或人工深翻細耙平整后起壟鎮(zhèn)壓。
1.1.3 采條時間與貯藏方法
銀中楊以秋采春插為好,割完后入窖貯藏。 4 月初將種條剪成 15cm 長插穗,捆好后用干凈濕潤的河沙埋藏,窖內(nèi)溫度保持在 0℃ 以下,在沒有貯藏條件的地方, 可在背風蔭涼處挖埋藏溝,將種條平鋪沙埋,要設法降低溝內(nèi)溫度,防止種條發(fā)熱霉爛。
1.1.4 插穗處理及扦插日期
銀中楊插前用清水浸泡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浸泡 24 ~ 48 小時既可。用中國林科院研制的 ABT 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 2 小時,效果良好。經(jīng)驗證明,用 100ppm 奈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基部 24 小時效果也很明顯。扦插日期大致在 5 月 10 日左右,在氣溫達到 14 ~ 17℃ , 地溫達到 10 ~ 13℃ 的條件下便可扦插。在藥劑處理同時,覆膜扦插,效果更好,可提高成活率 10 ~ 30 %,增加收益約 50 %,應該在生產(chǎn)中廣為利用。
1.1.5 撫育管理
要保證合理灌水,扦插前灌透底水,在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特別是在 25℃ 以上的高溫天氣,地表一定要保持濕潤狀態(tài),整個生長期可按照一般育苗方法管理,適時除草、松土、抹芽;追肥時,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否則將導致插穗霉爛。根據(jù)銀中楊生長節(jié)律調(diào)查,生長高峰在 6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最好是在 6 月中旬實行追肥,過晚會造成苗木徒長,木質(zhì)化不好而產(chǎn)生凍害。銀中楊苗期主要害蟲有白楊透翅蛾和金鋼鉆。防治透翅蛾的主要方法,一是嚴格檢疫,剪掉蛀段,用火焚燒;二是發(fā)生蟲害后可用 500 倍氧化樂果用注射器注入蛀孔; 三是用性誘劑誘殺成蟲,效果更佳,最佳防治效果可達 80 %以上。防治金鋼鉆的方法,一是人工捕捉;二是用 500 倍殺蟲劑 ( 氧化樂果 ) 噴灑殺蟲。
1.2 根孽繁殖技術
銀中楊具有很強的根孽繁殖能力,而且根孽條發(fā)育階段年幼,苗木生活力強,可塑性大,扦插易于成活。經(jīng)試驗發(fā)現(xiàn),銀中楊根孽條 0 ~ 3 代為高成活率有效代數(shù)。利用圃地里其它繁殖方法還留下許多苗根,將根樁創(chuàng)除或深挖 ( 翻、耙)進行斷根處理, 及時灌溉,保持圃地濕潤。這樣所留下來的斷根,就萌發(fā)出新植株。這種方法不但苗木成本低、質(zhì)量好,而且保證苗木如期復壯,防止苗木質(zhì)量退化。
1.3 埋條繁殖技術
① 是行距 30cm ,在 5 月中旬左右把種條一根接一根 ( 種條嫩梢可剪去 ) 地埋入地下 , 覆土厚度應為種條直徑的 1 倍左右。 覆土以后用腳順著溝踩實,然后灌水; ② 是將種條對稍擺放在預先掘好的溝內(nèi),基部埋在水渠旁,然后培少量土,間隔露條,埋后往水渠內(nèi)灌水,使種條基部吸收水份,向上運輸而使種條萌發(fā)生根。埋條繁殖方法是針對較粗的種條而進行的。此種繁殖方法,每畝可產(chǎn)條 3000 ~ 4000 條。
1.4 留茬繁殖技術
就是用培育出來的銀中楊種條,把苗干齊地表割下,作為種條用,根部仍留在土里繼續(xù)繁殖種條。此種繁殖關鍵技術要針對不同根齡定 2 ~ 3 個干,不宜留得過多,否則成苗率較低。其產(chǎn)苗量是當年扦插苗的 1 ~ 3 倍。
2 栽培技術
2.1 造林地選擇及整地方式
充分熟化的土地較撩荒地可成倍地提高銀中楊的產(chǎn)量,因此營造銀中楊宜選擇熟化后的土地。在新江實驗林場,同樣是銀中楊用材林,崗地明顯好于低濕地,前者 6 年生時樹高 11.23m ,胸徑 12.99cm ,后者 9 年生,平均樹高 10.18m ,胸徑 10.7cm ,因此,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透氣性好的立地條件,以沙質(zhì)壤土為好。
整地方式以全面整地為主,因地制宜地采用開溝整地和穴狀整地銀中楊在不同整地方式下,成活率、保存率、生長量、根系分布差異顯著。全面整地效果最好,開溝整地對改善土壤結構要好于穴狀整地;開溝整地適宜干旱區(qū),有利于保持土壤濕度,增強抗春旱能力。
2.2 培育壯苗及適宜的苗齡
用二根一干造林,緩苗輕,生長量大,二根二干苗當年緩苗重,生長量小,三根二干苗緩苗期長;根樁以二年生生長量大,成活率高。因此,造林應選擇二年生根樁、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苗。
2.3 造林密度選擇
2.3.1 以個體和群體最大產(chǎn)出為目的的密度選擇
密度分為三類: 2×4m 為高密度型, 3×4m 、 4×4m 為中密度型, 5×4m 、 6× 4m 為稀密度型。從個體和群體最大產(chǎn)出出發(fā), 3×4m 、 4×4m 株行距比較合理; 2×4m 以培養(yǎng)小徑材為主,或在適當年齡進行間伐,將株行距調(diào)整至 4×4m ; 5×4m 、 6×4m 株行距過大,不宜采用。
2.3.2 以工藝成熟為目的的造林密度選擇
本地區(qū)民用材種的一般規(guī)格為:梁材小頭直徑大于 18cm , 長度 8m ;檁材小頭直徑大于 18cm ,長度 4m ;椽材小頭直徑大于 12cm ,長度 4m 。
根據(jù)現(xiàn)有林份及密度試驗結果認定,椽材的造林密度 2× 4m 或更??;檁材 3×4m 較為適宜;梁材密度不應小于 4×4m 。
.2.4 合理施肥,促進林木生長
施肥是集約經(jīng)營的主要措施,合理施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良種的生產(chǎn)潛力。經(jīng)試驗確定,銀中楊對肥料的需求順序是: N 、 K 、 P ,而 Ca 則不消耗并積累起來。施肥最有利的時間以 5 月份最為適宜, 它可以及時補充植物生長對肥料的需求。施肥量: 2 ~ 4 年生,氮肥每株 150g ,磷肥每株 150g ; 9 年生時,氮肥每株 450g ,磷肥每株 75g ;鉀肥每株 75g 。
2.5 營造混交林,促進林木生長
根據(jù) 1993 年對混交試驗林的調(diào)查結果,初步顯示銀中楊與胡枝子混交對銀中楊有促進作用,平均增高 0.16m ,胸徑略有增長;與沙棘混交銀中楊生長略低于對照。銀中楊與云杉混交對雙方的生長都有促進作用,造林兩年后銀中楊平均增高 0.13 ~ 0.21m ,胸徑不明顯,云杉略有增長。在不影響林份產(chǎn)量的情況下,還可達到立體開發(fā),綜合利用的目的。
2.6 合理修枝
銀中楊幼樹 (2 ~ 4 年生 ) 極易形成卡勃枝,即第一輪側(cè)枝著生在同一節(jié)間,而且粗壯,如得不到及時修整,會影響林木的干形和生長勢。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造林第三年開始修枝,修枝的時間在晚秋或早春為宜。這時的樹液停止流動或尚未流動,不影響生長。春季整枝與秋季整枝比較,以春季整枝為更好,整枝后便進入生長季,傷口容易愈合。第一次修枝以修去競爭枝 (1.0 ~ 2.0m 高的輪生側(cè)枝 ) 為目的。第二次修枝約在 5 ~ 7 年,以保持合理的枝下高為目的,平均 2m 為宜。林分郁閉以后,可根據(jù)生長情況適當修枝。
1 苗木繁育技術
銀中楊屬白楊派樹種,生根性較差 ( 一般扦插 ) ,又是雄性無性系,因此,無性繁殖育苗技術是該良種廣泛推廣利用的關鍵技術。經(jīng)多年試驗研究,總結出銀中楊育苗技術,扦插成活率可達到 70-90 %。
1.1 扦插繁育技術
1.1.1 插條地選擇
要選擇地勢平坦、易于灌溉、排水良好的沙壤或輕壤土地塊作為育苗地,壟作扦插育苗。秋季整地、起壟效果最佳。
1.1.2 整地時間與整地方式
秋季整地,翌年春扦插最好。采用機械或人工深翻細耙平整后起壟鎮(zhèn)壓。
1.1.3 采條時間與貯藏方法
銀中楊以秋采春插為好,割完后入窖貯藏。 4 月初將種條剪成 15cm 長插穗,捆好后用干凈濕潤的河沙埋藏,窖內(nèi)溫度保持在 0℃ 以下,在沒有貯藏條件的地方, 可在背風蔭涼處挖埋藏溝,將種條平鋪沙埋,要設法降低溝內(nèi)溫度,防止種條發(fā)熱霉爛。
1.1.4 插穗處理及扦插日期
銀中楊插前用清水浸泡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浸泡 24 ~ 48 小時既可。用中國林科院研制的 ABT 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 2 小時,效果良好。經(jīng)驗證明,用 100ppm 奈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基部 24 小時效果也很明顯。扦插日期大致在 5 月 10 日左右,在氣溫達到 14 ~ 17℃ , 地溫達到 10 ~ 13℃ 的條件下便可扦插。在藥劑處理同時,覆膜扦插,效果更好,可提高成活率 10 ~ 30 %,增加收益約 50 %,應該在生產(chǎn)中廣為利用。
1.1.5 撫育管理
要保證合理灌水,扦插前灌透底水,在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特別是在 25℃ 以上的高溫天氣,地表一定要保持濕潤狀態(tài),整個生長期可按照一般育苗方法管理,適時除草、松土、抹芽;追肥時,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否則將導致插穗霉爛。根據(jù)銀中楊生長節(jié)律調(diào)查,生長高峰在 6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最好是在 6 月中旬實行追肥,過晚會造成苗木徒長,木質(zhì)化不好而產(chǎn)生凍害。銀中楊苗期主要害蟲有白楊透翅蛾和金鋼鉆。防治透翅蛾的主要方法,一是嚴格檢疫,剪掉蛀段,用火焚燒;二是發(fā)生蟲害后可用 500 倍氧化樂果用注射器注入蛀孔; 三是用性誘劑誘殺成蟲,效果更佳,最佳防治效果可達 80 %以上。防治金鋼鉆的方法,一是人工捕捉;二是用 500 倍殺蟲劑 ( 氧化樂果 ) 噴灑殺蟲。
1.2 根孽繁殖技術
銀中楊具有很強的根孽繁殖能力,而且根孽條發(fā)育階段年幼,苗木生活力強,可塑性大,扦插易于成活。經(jīng)試驗發(fā)現(xiàn),銀中楊根孽條 0 ~ 3 代為高成活率有效代數(shù)。利用圃地里其它繁殖方法還留下許多苗根,將根樁創(chuàng)除或深挖 ( 翻、耙)進行斷根處理, 及時灌溉,保持圃地濕潤。這樣所留下來的斷根,就萌發(fā)出新植株。這種方法不但苗木成本低、質(zhì)量好,而且保證苗木如期復壯,防止苗木質(zhì)量退化。
1.3 埋條繁殖技術
① 是行距 30cm ,在 5 月中旬左右把種條一根接一根 ( 種條嫩梢可剪去 ) 地埋入地下 , 覆土厚度應為種條直徑的 1 倍左右。 覆土以后用腳順著溝踩實,然后灌水; ② 是將種條對稍擺放在預先掘好的溝內(nèi),基部埋在水渠旁,然后培少量土,間隔露條,埋后往水渠內(nèi)灌水,使種條基部吸收水份,向上運輸而使種條萌發(fā)生根。埋條繁殖方法是針對較粗的種條而進行的。此種繁殖方法,每畝可產(chǎn)條 3000 ~ 4000 條。
1.4 留茬繁殖技術
就是用培育出來的銀中楊種條,把苗干齊地表割下,作為種條用,根部仍留在土里繼續(xù)繁殖種條。此種繁殖關鍵技術要針對不同根齡定 2 ~ 3 個干,不宜留得過多,否則成苗率較低。其產(chǎn)苗量是當年扦插苗的 1 ~ 3 倍。
2 栽培技術
2.1 造林地選擇及整地方式
充分熟化的土地較撩荒地可成倍地提高銀中楊的產(chǎn)量,因此營造銀中楊宜選擇熟化后的土地。在新江實驗林場,同樣是銀中楊用材林,崗地明顯好于低濕地,前者 6 年生時樹高 11.23m ,胸徑 12.99cm ,后者 9 年生,平均樹高 10.18m ,胸徑 10.7cm ,因此,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透氣性好的立地條件,以沙質(zhì)壤土為好。
整地方式以全面整地為主,因地制宜地采用開溝整地和穴狀整地銀中楊在不同整地方式下,成活率、保存率、生長量、根系分布差異顯著。全面整地效果最好,開溝整地對改善土壤結構要好于穴狀整地;開溝整地適宜干旱區(qū),有利于保持土壤濕度,增強抗春旱能力。
2.2 培育壯苗及適宜的苗齡
用二根一干造林,緩苗輕,生長量大,二根二干苗當年緩苗重,生長量小,三根二干苗緩苗期長;根樁以二年生生長量大,成活率高。因此,造林應選擇二年生根樁、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苗。
2.3 造林密度選擇
2.3.1 以個體和群體最大產(chǎn)出為目的的密度選擇
密度分為三類: 2×4m 為高密度型, 3×4m 、 4×4m 為中密度型, 5×4m 、 6× 4m 為稀密度型。從個體和群體最大產(chǎn)出出發(fā), 3×4m 、 4×4m 株行距比較合理; 2×4m 以培養(yǎng)小徑材為主,或在適當年齡進行間伐,將株行距調(diào)整至 4×4m ; 5×4m 、 6×4m 株行距過大,不宜采用。
2.3.2 以工藝成熟為目的的造林密度選擇
本地區(qū)民用材種的一般規(guī)格為:梁材小頭直徑大于 18cm , 長度 8m ;檁材小頭直徑大于 18cm ,長度 4m ;椽材小頭直徑大于 12cm ,長度 4m 。
根據(jù)現(xiàn)有林份及密度試驗結果認定,椽材的造林密度 2× 4m 或更??;檁材 3×4m 較為適宜;梁材密度不應小于 4×4m 。
.2.4 合理施肥,促進林木生長
施肥是集約經(jīng)營的主要措施,合理施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良種的生產(chǎn)潛力。經(jīng)試驗確定,銀中楊對肥料的需求順序是: N 、 K 、 P ,而 Ca 則不消耗并積累起來。施肥最有利的時間以 5 月份最為適宜, 它可以及時補充植物生長對肥料的需求。施肥量: 2 ~ 4 年生,氮肥每株 150g ,磷肥每株 150g ; 9 年生時,氮肥每株 450g ,磷肥每株 75g ;鉀肥每株 75g 。
2.5 營造混交林,促進林木生長
根據(jù) 1993 年對混交試驗林的調(diào)查結果,初步顯示銀中楊與胡枝子混交對銀中楊有促進作用,平均增高 0.16m ,胸徑略有增長;與沙棘混交銀中楊生長略低于對照。銀中楊與云杉混交對雙方的生長都有促進作用,造林兩年后銀中楊平均增高 0.13 ~ 0.21m ,胸徑不明顯,云杉略有增長。在不影響林份產(chǎn)量的情況下,還可達到立體開發(fā),綜合利用的目的。
2.6 合理修枝
銀中楊幼樹 (2 ~ 4 年生 ) 極易形成卡勃枝,即第一輪側(cè)枝著生在同一節(jié)間,而且粗壯,如得不到及時修整,會影響林木的干形和生長勢。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造林第三年開始修枝,修枝的時間在晚秋或早春為宜。這時的樹液停止流動或尚未流動,不影響生長。春季整枝與秋季整枝比較,以春季整枝為更好,整枝后便進入生長季,傷口容易愈合。第一次修枝以修去競爭枝 (1.0 ~ 2.0m 高的輪生側(cè)枝 ) 為目的。第二次修枝約在 5 ~ 7 年,以保持合理的枝下高為目的,平均 2m 為宜。林分郁閉以后,可根據(jù)生長情況適當修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