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焰繡線菊基本資料:
金焰繡線菊(Spiraea x bumalda cv.Gold Flame),栽培種,為落葉灌木,芽小,芽鱗2-8。單葉互生,具鋸齒、缺刻或分裂,稀全緣,羽狀脈,或基部具3-5出脈,葉柄短,無托葉?;▋尚裕‰s性;花序傘形、傘形總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萼筒鐘狀,萼片5,花瓣5,常圓形;雄蕊15-60,著生在花盤外緣;心皮5(3-8),離生。瞢莢果5,常沿腹縫開裂。種子數(shù)粒、細小;胚乳量或無。其葉色有豐富的季相變化,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金焰繡線菊生長環(huán)境:
金焰繡線菊為落葉灌木,較耐庇蔭,喜潮濕氣候,在溫暖向陽而又潮濕的地方生長良好。能耐37.7℃高溫和-30℃的低溫。在年降雨量266.9mm左右,年蒸發(fā)量2731mm左右的環(huán)境中生長良好。
萌蘗力強,較耐修剪整形。耐干燥、耐鹽堿,喜中性及微堿性土壤,耐瘠薄,但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之處生長更繁茂。
金焰繡線菊栽培技術(shù):
繁殖方法:
金焰繡線菊可采用播種、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因扦插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數(shù)高,在生產(chǎn)中普遍采用。
扦插繁殖
1、扦插季節(jié)
在烏魯木齊、昌吉、瑪納斯等地區(qū)7月上旬盛花期過后,結(jié)合整形修剪進行扦插繁殖。一般選擇在無風的清晨、傍晚或陰天進行扦插較好。
2、整地準備扦插床
扦插地點選擇背風向陽、干凈整潔、用水方便的地方,選用干凈河沙做基質(zhì),做成長10-12m,寬1-1.2m,田埂高25~30cm的扦插床,床內(nèi)鋪一層河沙,厚度15~20cm,整平床面,并在床面上方1.5-2m處打架覆蓋透光度10%~30%的遮陽網(wǎng)。
3、插穗準備
結(jié)合整形修剪,選擇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且無病蟲害的健壯枝條,枝條基部粗0.2cm以上,剪成10cm左右的插穗,插穗的下切口剪成平滑的平面或斜面,并剪去插條下部5~7cm處的葉片,因金焰繡線菊屬皮孔生根類型,操作時切忌撕裂插穗表皮,保留頂端4-6片葉子,用500mg·kg-1的α-NAA溶液或50~200mg·kg-1。的ABT1號生根粉溶液速蘸插條基部,插條蘸溶液的深度2-3cm。
4、扦插方法
扦插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對河沙噴淋消毒,30min后噴清水洗凈沙子上殘留的高錳酸鉀,使基質(zhì)含水量達10%以上。將床面整平,按照株行距5cm×8cm開溝,每m2扦插400株左右,插條的深度3~5cm,插穗上的葉片不要相互重疊,插后將四周壓實并保持插穗直立,隨插隨噴水,插滿一床后全床噴1次清水,然后在插穗葉片上細致噴1遍500~800倍液多菌靈,然后搭設高50cm的塑料小拱棚,四周用磚或土壓實,達到保濕的作用。也可采用地膜覆蓋以增濕、保濕,能提高扦插成活率。
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主要有三種方法:溫室播種、露地播種、溫室點播,其中效果最好的是溫室點播。
1、溫室播種
將篩選的腐殖土、草炭、細沙按3:3:1的比例混合均勻,裝人培養(yǎng)盆,撫平,澆透水,將種子均勻撒在土壤的表面,上面在撒上1~2mm細土覆蓋,再將玻璃蓋在培養(yǎng)盆上。一周后,小苗破殼而出,2~3天后出齊,將玻璃蓋撤去,經(jīng)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1個月后,待小苗長出3~4片真葉時進行第1次分苗,株行距為2~3cm。4月中甸再次分盆,株行距5cm~5cm,此時已長出6~8片真葉。5月末,將苗木移至室外煉苗1周,于6月初栽于田間苗床上,株行距10cm×10cm,適當遮蔭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2、露地播種
做床,將土壤翻松20~25cm,打碎耙平,將篩過的細土覆于苗床上5cm厚,苗床的長寬為1m×5m。用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澆透水,稍晾干,將金焰繡線菊種子均勻條狀播于床面,上面覆蓋2mm細土,再覆一層草片。每天早晚2次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半個月后,小苗開始發(fā)芽,1周后出齊。去掉草簾,早晚2遍澆水,覆蓋遮蔭網(wǎng)。于7月末或8月初對苗木進行移栽換床。
3、溫室點播
在溫室內(nèi)將消過毒的營養(yǎng)土裝入60cm×35cm×7cm播種盤,撫平土面,澆透水(下面滲水為止)。在土面上做穴,穴距3cm×3cm,穴深0.5~0.6cm。每穴撒人種子3~5粒,不用覆土和澆水,直接用塑料膜覆蓋嚴密,保持正常室溫25~28℃。六天后種子萌動,一周后會有50%已發(fā)芽,芽長1mm;發(fā)芽率達到80%~90%,芽長2mm;12天后發(fā)芽率達到可98%以上,生長良好,芽長3mm。將播種盤放到溫度稍低,光線好的位置,撤去塑料膜,每天觀察,適時噴水,防止土面干裂傷根,不必移苗。5月20日將播種盤移至室外煉苗,等到雨季移栽到事先做好的苗床。
栽培技術(shù):
移植苗床的準備
金焰繡線菊移植前需撤除遮陰網(wǎng)煉苗1周,移植時對根系進行修剪,以防須根太多窩根;地上部分適當修剪,減少養(yǎng)分消耗和水分蒸發(fā)有利于緩苗。
移植前把苗床準備好,苗床長寬為5m×1m。先翻地20~30cm,耙碎土塊,去除雜物,耙平床面,澆足底水,2d后待床面稍干(略濕潤)時采用穴植法移栽。首先在苗床上做穴,穴深為15cm,株行距為15cm×15cm。將腐熟的有機肥每穴施入0.5kg,并與土充分混均。
移植苗木的準備
多采用春季移植,苗木起出在苗圃地進行分級處理后,要立即假植。在苗圃地選擇土層濕潤處,挖臨時假植溝。要在陰面、排水良好、背風的地方,與主風方向相垂直挖溝。溝的規(guī)格要根據(jù)苗木的多少和大小確定,將分級打捆的苗木緊密地排列在溝的斜壁上,然后在根部培土蓋嚴即可。不捆的苗木可50株或100株一排,然后用挖一個溝的土埋好第1排苗木的根系,同時挖好第2排溝,再按埋第1排苗木的方法埋好第2排苗木,依次類推,此種方法假植時間不宜太長,一般5~10d,時間過長易造成苗木失水,影響成活。如遇大風或El照較強、空氣干燥的天氣應適當噴水。
定植苗木
金焰繡線菊扦插苗在扦插的第2年春天進行移栽,移栽時對根系進行修剪,以防須根太多造成窩根,上部適當修剪,減少養(yǎng)分消耗,利于緩苗。按15cm×15cm的株距栽植,在壟上做穴,穴深15cm,將苗置于穴中,使根系舒展;然后培土壓實,將苗床四周做土埂,栽后澆透水,水滲干后再覆上一層土。移栽成活率達到90%以上。生長期內(nèi)適時拔草、澆水、松土,經(jīng)過1年培育,苗高可達15~20cm,第2年春季即可定植到壟上或應用到園林綠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