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菊枯萎病分為真菌性枯萎和細菌性枯萎。該病的發(fā)生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及花卉的觀賞,在我國都有發(fā)生。
癥狀 受害植株生長緩慢,該病害一般先侵染下部葉片,葉片失綠黃化,逐漸向上擴展,最后整株葉片變褐、萎蔫下垂,直至枯死。細菌性枯萎病病斑為淺灰色水漬狀斑,后漸變?yōu)楹谏?。莖干受害后呈褐色腐爛,末梢枯萎。
病原 真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鐮刀屬的一種,細菌性枯萎病是由歐氏桿菌屬的一種細菌侵染引起的。
發(fā)病特點 真菌性病菌可通過土壤傳播。該病喜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夏季氣溫高、雨水多的情況下發(fā)病嚴重。
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抵抗力,調節(jié)通風透光,雨后及時排水,保持適當溫濕度,清理病殘物,減少病源。
(2)合理輪作。2—3年以上。
(3)化學防治 發(fā)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也可選擇上述藥劑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4—0.5升,視病情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