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枝條柔韌,萌發(fā)力強,葉形美觀,如蝶似扇,樹形古樸典雅,植于盆盎之中,則以樸素自然,綠意盈盈而令眾多盆景愛好者情有獨鐘?,F(xiàn)向大家介紹兩種銀杏盆景速成方法。

(一)植物學(xué)知識屬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枝有長短之分。葉扇形,先端常2裂,具長柄,葉在長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入秋葉轉(zhuǎn)為金黃色,甚為悅目。雌雄異株,球花著生于短枝頂部。種子核果狀,圓形,熟時黃色。
主要變種
?。保怪︺y杏(var.pendula Carr.),枝條下垂,樹姿頗美。
2.大葉銀杏(var.lacinia?。茫幔颍颍?,葉形較大,缺裂亦較深。
3.斑葉銀杏(var.variegata?。茫幔颍颍?,葉鮮綠色而具黃斑,有較高的觀葉效果。
?。矗S葉銀杏(var.aurea?。拢澹椋螅螅睿~全部為鮮黃色。
銀杏為我國特產(chǎn)樹種,分布很廣,從東北沈陽到華南廣州以北均有栽培。以長江中下游為中心產(chǎn)地,江蘇泰興縣生產(chǎn)銀杏很馳名,浙江天目山有野生銀杏。各地寺廟常見有此參天大樹。四川灌縣青城山尚有漢代千年銀杏一株;江西廬山黃龍寺前,有老樹一株,高26米,周6米,為稀有之古木。
喜光,不耐庇蔭,喜溫暖濕潤氣候,以年雨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溫度16℃最為適宜。嚴(yán)寒酷暑均不利于生長。對土壤適應(yīng)性強,酸性土、中性土、石灰性土及微堿性土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地,生長較好;而瘠薄、干燥,或過度潮濕,或鹽堿過重之地,生長不良。銀杏具有一定根蘗性,壽命長,生長緩慢,高達(dá)千年樹齡者時有發(fā)現(xiàn)。
?。ǘ┤〔呐c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有播種、嫁接、分蘗等繁殖法,通常以播種繁殖為主。10月種子成熟,外種皮呈黃色,采收后,堆漚腐爛,洗凈陰干,進行層積砂藏。次年早春2~3月點播,行距20~30CM,株距5CM,播深3~4CM,上覆細(xì)土,播后約40天左右即可發(fā)芽出土。幼苗期易發(fā)生莖腐病,宜注意管理防治。在苗木行間覆草,或在夏季搭棚遮蔭,降低土溫,可減少苗期發(fā)病率。苗木管理得當(dāng),當(dāng)年可高達(dá)20CM,留床一年后再分栽。銀杏也可嫁接繁殖,培育有觀賞價值的變種常采用之。接穗選用壯齡母樹2~3年生向陽的枝條,用5~6年生的銀杏實生苗為砧木,在清明節(jié)前后進行嫁接。接穗長20~25CM,具5~7個短枝的枝條為好,將接穗下端削成三棱形,即在距切口5~6CM處向下向內(nèi)斜削至切口一半,再在削面的兩側(cè)各削一刀,寬約2~3毫米,其深度達(dá)到形成層,成一楔形。砧木于50~60CM處截斷,削平后,用利刀劃開,長約5~6CM,深達(dá)木質(zhì)部,向兩側(cè)挑開切縫的樹皮,將接穗削面寬的一面靠木質(zhì)部插入,再將挑開的砧木樹皮牢貼于接穗兩側(cè)的削面,用塑料薄膜條包扎緊,后以竹籜或稻草圍成淺碗狀,內(nèi)盛以田園土,接穗露在外面6~7CM,經(jīng)常保持填土的濕潤,待度過伏天后除去,并及時剪去砧木的萌蘗,促使接穗生長,成活率可達(dá)95%。
山野采掘:挖取山野生長老銀杏樹的根蘗,進行分蘗繁殖。山村、寺廟生長的古老銀杏,樹基部常生長較多隆起的乳根,將乳根從母株分離后,進行培育。待根系發(fā)育,萌發(fā)新枝葉后,再上盆加工,可制成根莖粗壯,姿態(tài)古雅,枝壯葉茂的銀杏盆景。
(三)上盆過程
選盆:銀杏宜用中深的釉陶盆,色澤宜深,常選深藍(lán)、墨綠、黑、深紫等色。盆形一般以腰圓、長方形為多。
用土:銀杏喜肥,要求肥沃疏松的沙質(zhì)壤土,酸堿度要求不嚴(yán),鈣質(zhì)土也能生長良好。盆栽以熟化的田園土、腐葉土均可,可適量摻拌砂土及礱糠灰。
栽種:宜在春分前后,秋季落葉后亦可。栽時要注意保護側(cè)根和須根,壅以疏松肥土,盆底墊層粗沙,以增加通氣透水性,有利于銀杏的成活和生長。
?。ㄋ模┱思夹g(shù)
加工:一般在春季3月份對主要枝干進行加工,可用棕絲或金屬絲進行攀扎,并結(jié)合修剪。到初夏時,再將新枝進行攀扎加工造型。銀杏的枝條宜疏不宜密,因其葉片較大。
樹形:銀杏宜作成斜干式、臥干式、曲干式等樹姿,以顯得蒼古樸實。枝葉可扎成片狀,也可修剪成自然狀。
第一種是銀杏實生苗盆景的制作方法。每年3月~4月,在銀杏葉芽萌發(fā)之前,選用2年~3年生的實生苗作為原材料,運用去枝蓄干的手法培育。先將主枝頂端截去,然后用粗鐵絲順樹體基部向地下深插土中,再向上貼主干緊緊纏繞,根據(jù)樹形制作出一系列的懸崖、斜臥、龍游等不同形式的盆景雛形。7月~8月,即盛夏之前就可以將春季綁扎的鐵絲松解,待深秋葉落后再用細(xì)鐵絲將當(dāng)年萌發(fā)的新枝作一次整形蟠扎。第二年3月~4月,在葉芽萌發(fā)之前將其起出,帶土球上盆培育,不久就是一盆造型古樸、枝葉扶疏的銀杏盆景。
第二種是銀杏樹樁盆景的制作方法。人們在改造、修剪銀杏大樹時,常鋸下許多枝干,可以擇形優(yōu)者作中間砧,可快速制作銀杏樹樁盆景。其注意事項有三點。
一、砧木根系應(yīng)發(fā)達(dá)。視中間砧的大小決定接條數(shù)量,一般接3株,成“三足鼎立”之勢,若中間砧粗大或枝梢又多,可接4株~5株或更多。
二、綁扎應(yīng)牢固。為保證嫁接時接口處機理對應(yīng),中間砧上鋸口需用利刃削平。將其在生根劑溶液中迅速浸泡,再用經(jīng)過生根劑溶液浸泡并晾干的紙裹幾層。為盡快形成愈傷組織,接口處要裹以薄鐵皮,并用鐵絲擰緊。鐵皮寬度不限,長度以纏繞一周不接頭為宜。
三、嫁接多用“插皮舌接”法進行。接枝后直接在露地或花盆中栽植。在樹體“離皮”期進行效果最好。如果在其他時期進行嫁接,可使用“劈接”或“合接”,接后在大棚或拱棚沙土中愈傷。嫁接后理想的愈合溫度為20℃~30℃,愈合后從沙中取出定植到露地或花盆中。取出時要注意不破壞愈傷處和新發(fā)根點。
制作完成的銀杏盆景要置于陽光充足、通風(fēng)濕潤處養(yǎng)護。夏季要避免干旱暴曬,冬季要埋土防寒。在生長季要保持盆土濕潤,每周施餅肥或農(nóng)家肥一次,施肥量要小。盆土盡量選擇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土,可適量添加沙土及糠灰。每隔2年要換盆一次,換盆時修剪過長根系,并換去一半舊土,在盆底施基肥。銀杏盆景生長緩慢,病害比較少,養(yǎng)護管理相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