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楓的資料:
溫帶樹種,弱度喜光,稍耐蔭,喜溫涼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及濕潤之地生長最好,黃黏土上生長較差。生長速度中等,深根性,抗風(fēng)力強(qiáng)。
落葉喬木,高達(dá)20m,葉掌狀5裂,裂片教寬,先端尾狀銳尖,裂片不再分為3裂,葉基部常心形,最下部2裂片不向下開展,但有時可再裂出2小裂片而成7裂。果翅較長,為果核之1.5~2倍。
五角楓科屬: 槭樹科槭樹屬
五角楓類別: 落葉喬木
五角楓生態(tài)特性:喜水肥,耐低溫(零下40度左右),耐鹽堿,生長迅速
五角楓主要性狀: 高可達(dá)30M,冠幅10M,葉掌狀3-5裂,葉長10CM,葉表面亮綠色,葉背泛白,部分有白色絨毛。春季新葉泛紅,與成串的紅色花朵相映成趣;夏季枝葉成陰;秋季葉片為絢麗的紅色,持續(xù)時間長。樹型直立向上,樹冠圓形。春天開紅色小花,果有翅,紅色。該樹種生長迅速,是所有紅楓品種中生長最快的品種。
五角楓習(xí)性特點(diǎn): 適應(yīng)性較強(qiáng),耐寒、耐旱、耐濕。我國北京、河北、山東、遼寧、吉林、河南、陜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新疆等地的氣候均適宜,每年秋季純正的改良紅楓都能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絢麗的紅葉效果,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使秋色更艷。
繁殖方法:普通紅花槭通過種子繁殖。而其園藝栽培品種(如“夕陽紅楓”、“十月光輝”、“秋日烈焰”、‘秋焰槭’、‘北方之火’、‘太陽谷’、‘夏日紅’、‘酒紅’等)是通過無性方式(如組培、嫁接、扦插等)繁殖的。

適生地區(qū):
產(chǎn)于我國東北、華北至長江流域;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在華北地區(qū)不少地方名叫“五角楓”的往往是元寶楓,應(yīng)注意區(qū)別。
應(yīng)用:
秋葉變亮黃色或紅色,適宜做庭蔭樹、行道樹及風(fēng)景林樹種。
栽培技術(shù):
主要采用播種繁殖。選擇10年生以上、生長健壯的植株作采種母樹。果實(shí)采回后,暴曬3~4天,揉去果翅,揀去夾雜物,儲藏于通風(fēng)干燥的室內(nèi),葉可翅儲藏。
病蟲害防治:
為了防止病蟲害發(fā)生出齊后必須用敵克松500倍液或甲基異硫磷500倍液噴灑苗床,每7天噴灑1次,持續(xù)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