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是我國重要的觀賞紅葉樹種,葉片秋季變紅,鮮艷奪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紅葉就是為本樹種。在園林中適宜叢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于其它樹群尤其是常綠樹群中。黃櫨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紅色羽毛狀在枝頭形成似云似霧的景觀。黃櫨也是良好的造林樹種。
習(xí) 性
喜光,也耐半蔭;耐寒,耐干旱瘠薄和踐行土壤,但不耐水濕。以深厚、肥沃而排水量好的沙壤土生長**好。生長快;根系發(fā)達(dá)。萌蘗性強(qiáng)。對(duì)二氧化硫有較強(qiáng)抗性。
形態(tài)
灌木,高3-5米。葉倒卵形或卵圓形,長3-8厘米,寬2.5-6厘米,先端圓形或微凹,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兩面或尤其葉背顯著被灰色柔毛,側(cè)脈6-11對(duì),先端常叉開;葉柄短。圓錐花序被柔毛;花雜性,徑約3毫米;花梗長7-10毫米,花萼無毛,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1.2毫米,寬約0.8毫米;花瓣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寬約1毫米,無毛;雄蕊5,長約1.5毫米,花藥卵形,與花絲等長,花盤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形,徑約0.5毫米,花柱3,分離;不等長果序長5-20厘米,有多數(shù)不育花的紫綠色羽毛狀細(xì)長花梗宿存,核果腎形,徑3-4毫米。
盆景制作 樹形制作
在我國北方山野的陽坡及半陰坡上,常密集生長著成片的黃櫨,用其作盆景,可在春季黃櫨發(fā)芽前的2~3月份,到山野掘取老樁。黃櫨樁經(jīng)多年砍伐和牲畜啃咬,植株矮小,枝干虬曲,老態(tài)龍鐘,容易成形,故掘取老樁,是制作黃櫨盆景的捷徑。黃櫨葉柄較長,葉片較大,經(jīng)蟠扎、修剪,常制成自然式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