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cè)柏側(cè)柏屬常綠喬木,樹高一般達20米,胸徑可達1m。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廣圓形;樹皮薄,淡灰褐色,條片狀縱裂;大枝斜出;小枝排成平面,扁平,無白粉。 葉鱗片狀,葉二型,中央葉倒卵狀菱形,背面有腺槽,兩側(cè)葉船形,中央葉與兩側(cè)葉交互對生。雌雄同株異花,雌雄花均單生于枝頂;雄球花有6對雄蕊,每雄蕊有花藥2——4;雌球花4對珠鱗,中間的2對珠鱗各有1-2胚珠。 球果闊卵形,近熟時藍綠色被白粉,種鱗木質(zhì),紅褐色,種鱗4對,熟時張開,背部有一反曲尖頭,種子脫出,種子卵形,灰褐色,無翅,有棱脊。幼樹樹冠卵狀尖塔形,老時廣圓形,葉、枝扁平,排成一平面,兩面同型?;ㄆ?---4月,種熟期10---11月。 側(cè)柏是我國**廣泛應(yīng)用的園林樹種之一。自古以來即常植于寺廟,陵墓地等處。此外,由于側(cè)柏壽命長,樹姿美,所以各地多有栽培。常用于庭院中散栽,群植或于建筑物四周種植。又因耐修剪,也可做綠籬栽培。 側(cè)柏的種植以及管理都是需要方法的,種植以及管理都是有著時節(jié)的限制的,瀅涵苗木為您介紹: 1.側(cè)柏選地、整地與施肥:側(cè)柏育苗地,要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較肥沃的沙壤土或輕壤土為宜,要具有灌溉條件。不宜選土壤過于粘重或低洼積水地,也不要選在迎風(fēng)口處。 側(cè)柏育苗地要深耕細耙,施足底肥。一般采取秋翻地,深度25厘米左右,春淺翻15厘米左右,結(jié)合秋季深翻地,每畝施人廄肥2500—5000千克,將糞肥翻入土中,然后,耙耢整平。 2.播前種子催側(cè)柏芽處理:播種前為使種子發(fā)芽迅速、整齊,zui好進行催芽處理。側(cè)柏種子空粒較多,先進行水選后,將浮上的空粒撈出。再用0.3%—0.5%硫酸銅溶液浸種1~2小時,或0.5%高meng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進行種子消毒。然后,進行種子催芽處理。目前經(jīng)常用于側(cè)柏種子催芽的方法有3種。 (1) 混雪埋藏法:選擇背風(fēng)、背陰、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入冬后當(dāng)積雪不融化時,把種子混拌3倍的雪,裝入囤子中。囤子上下和四周要圍以草簾和10厘米厚的雪,中間放人混雪的種子。囤子外面圍上成捆稻草,以保持早春囤子里的雪不融化。 一直雪藏到播種前3—5天取出,雪化凈后種子篩選出陰干散落,清除雜物,即可播種。也可采取播前1周左右,化雪后種子混細沙,日曬、翻拌、增溫保濕,待有1/3種子裂嘴,篩除沙子或混沙及時播種。 側(cè)柏是中國應(yīng)用**廣泛的園林綠化樹種之一,自古以來就常栽植于寺廟、陵墓和庭園中。如在北京天壇,大片的側(cè)柏和檜柏與皇穹宇、祈年殿的漢白玉欄桿以及青磚石路形成強烈的烘托,充分地突出了主體建筑,明確地表達了主題思想。 大片的側(cè)柏營造出了肅靜清幽的氣氛,而祈年殿、皇穹宇及天橋等在建筑形式上、色彩上與柏墻相互呼應(yīng),巧妙地表達了“大地與天通靈”的主題。 側(cè)柏壽命長、樹姿美,如陜西黃陵縣軒轅廟的“軒轅柏”為該地八景之一,樹高達19米多,胸徑約2米,推算樹齡在2700年以上。新近流行的側(cè)柏品種,如“撒金千頭柏”、“金葉千頭柏”等,在城市綠化帶配置色塊中更是異軍突起,與“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紅花木”等爭黃斗紫、相映生輝。 側(cè)柏耐旱,常為陽坡造林樹種,也是常見的庭園綠化樹種,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葉和枝入藥,可收斂止血、健胃、散瘀;種子有滋補強壯之效。
側(cè)柏幾年、側(cè)柏、瀅涵苗木中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