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種為亞熱帶地區(qū)(西南地區(qū))重要的材用和特種經(jīng)濟樹種,根、木材、枝、葉均可提取樟腦、樟油,油的主要成分為樟腦、松油二環(huán)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樟腦供醫(yī)藥、塑料、炸藥、防腐、殺蟲等用,樟油可作農(nóng)藥、選礦、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質(zhì)優(yōu),抗蟲害、耐水濕,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用;枝葉濃密,樹形美觀可作綠化行道樹及防風(fēng)林。樟樹的木材耐腐、防蟲、致密、有香氣。是家俱、雕刻的良材;除了用來提煉樟腦,或栽培為行道樹及園景樹之外,樟腦還有強心解熱、殺蟲之效,夏天的如果果到戶外活動時可以試試看:摘取樟樹的葉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腳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茖W(xué)研究證明,樟樹所散發(fā)出的松油二環(huán)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化學(xué)物質(zhì),有凈化有毒空氣的能力,有抗癌功效,過濾出清新干凈的空氣,沁人心脾。長期生活在有樟樹的環(huán)境中會避免患上很多疑難病癥。因此,樟樹成為南方許多城市和地區(qū)園林綠化的首選良木,深受園林綠化行業(yè)的青睞。
園林應(yīng)用
該樹種枝葉茂密,冠大蔭濃,樹姿雄偉,能吸煙滯塵、涵養(yǎng)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huán)境,是城市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廣泛作為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及風(fēng)景林。配植池畔、水邊、山坡等。在草地中叢植、群植、孤植或作為背景樹。
香樟根
藥用價值:
藥名:香樟根
別名:香通、走馬胎、土沉香、山沉香
英文名:Comphortree Roo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中藥化學(xué)成分:根含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黃樟醚(safrole),松油醇(terpineol)等;還含新木姜子堿(laurolitsine)及網(wǎng)狀番荔枝堿(reticuline)等生物堿。
功效:溫中止痛;辟穢和中;祛風(fēng)除濕
考證:出自《分類草藥性》
科屬分類:樟科
拉丁文名:Radix Cinnamomi Camphorae
主治:胃脘疼痛;霍亂吐瀉;風(fēng)濕痹痛;皮膚瘙癢
生態(tài)環(huán)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較為濕潤的平地。
各家論述:
《分類草藥性》 :治一切氣痛,理痹,順氣,并霍亂嘔吐。
《貴州民間方藥集》 :治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
《貴陽民間藥草》 :理氣,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腳汗。
《四川中藥志》 :避邪惡,除風(fēng)濕。治霍亂腹脹,宿食不化,手足風(fēng)濕痹痛及疥癬瘙癢。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不宜火烘,以免香氣揮發(fā)。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選方:
治氣脹、氣痛:香樟根末五錢。熬甜酒吃。
洽風(fēng)濕,跌打損傷,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錢,鐵筷子五錢,白龍須五錢,巖川芎五錢(生者各一兩)。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錢。
治風(fēng)濕疼痛:香樟根煎水外洗。
治歪嘴風(fēng):鮮香樟根二兩,楓香樹根皮五錢?;旌蠐v爛,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治狐臭:香樟根為細末,加入生米飯混合成團,搓揉腋下
治腳汗:鮮香樟根皮,搗爛,包腳底過夜。
治蟲牙痛:樟根白皮加食鹽少許,搗爛敷痛處。
用藥禁忌:氣虛有內(nèi)熱者禁服。
功效分類:理氣藥;活血藥;解表藥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為橫切或斜切的圓片,直徑4-10cm,厚2-5mm,或為不規(guī)則條塊狀,外表赤棕色或暗棕色,有栓皮或部分脫落,橫斷面黃白色或黃棕色,有年輪。質(zhì)堅而重。有樟腦氣,味辛而清涼。以片張大、色黃白、氣味濃厚者為佳。
性味:辛;溫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或研末調(diào)服。外用:適量,煎水洗。
出處: 《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
香樟價格實時報價信息,香樟價格,香樟樹價格,大香樟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