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北美海棠,海棠的歷史淵源: 我們通常所說的海棠是指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有時也包括薔薇科木瓜屬的木瓜海棠、貼梗海棠,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秋海棠科的秋海棠也被泛稱為海棠。準確地說,海棠是指以栽培觀賞為目的,果實直徑小于等于5cm的蘋果屬植物,英文為crabapple。海棠在我國古代被統(tǒng)稱為柰,唐朝時出現(xiàn)“海棠”這一稱謂,在明代王象晉的《二如亭群芳譜》中“海棠”一名被冠用于今天的4種植物: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垂絲海棠(?Malus halliana?)、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王象晉的這種觀點影響深遠,至今這4種植物雖不同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屬于蘋果屬,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屬于木瓜屬,但名字中都帶有“海棠”二字。大約二千五百年前的《詩經(jīng)·衛(wèi)風·木瓜》記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jù)考證,木桃為木瓜海棠或貼梗海棠,這是迄今為止能找到的關(guān)于海棠**早的書面記載。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公元前125—前128年)有“槨、柰、厚樸”等的記載,據(jù)考“柰”是指中國綿蘋果及小果類蘋果屬植物。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賈耽為相,著《百花譜》,書中譽海棠為“花中神仙”,此書為較早使用海棠這一稱謂的著作,此前海棠多用“柰”概括。此后海棠作為觀賞植物的地位與聲望日益突出,宋代達到頂峰,出現(xiàn)研究海棠的專著《海棠記》和《海棠譜》。北宋沈立的《海棠記》中記載:“嘗聞真宗皇帝御制后苑雜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則知海棠足與牡丹抗衡而獨步于西州矣。” 元明清三代海棠成為文人常用的意象,歌詠海棠的詩詞多有流傳。近現(xiàn)代喜愛海棠的名人也大有人在,朱自清在散文《看花》中寫到:“我愛繁花老干的杏,臨風婀娜的小紅桃,貼梗累累如珠的紫荊;但**戀戀的是西府海棠。” 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更是直接命名為《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山東北美海棠,山東優(yōu)質(zhì)北美海棠,北美海棠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