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葉榕,學(xué)名:(Ficus benjamina)是??崎艑俚闹参?。分布于不丹、緬甸、越南、所羅門群島、菲律賓、印度、尼泊爾、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錫金以及中國的海南、云南、廣東、貴州、廣西等地,生長于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于濕潤的雜木林中。[1]
是??崎艑俚某>G喬木。瘦果卵狀腎形,短于花柱。其高可達(dá)20米,胸徑30~60厘米,樹冠廣闊;樹皮呈灰色,平滑;小枝下垂;葉薄革質(zhì),卵形至卵狀橢圓形;瘦果卵狀腎形,短于花柱,花期8~11月;分布于云南、廣東、海南等地,生于海拔500~800米濕潤的雜木林中。它的氣根、樹皮、葉芽、果實能清熱解毒,祛風(fēng),涼血等。此外,垂葉榕還可以凈化空氣,充當(dāng)裝飾品。 整體特征 大喬木,高達(dá)20米,胸徑30-50厘米,樹冠廣闊;樹皮灰色,平滑;小枝下垂。 葉子特征 葉薄革質(zhì),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一級側(cè)脈與二級側(cè)脈難于區(qū)分,平行展出,直達(dá)近葉邊緣,網(wǎng)結(jié)成邊脈,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1-2厘米,上面有溝槽;托葉披針形,長約6毫米。榕果成對或單生葉腋,基部縊縮成柄。 花朵特征 球形或扁球形,光滑,成熟時紅色至黃色,直徑8-15厘米,基生苞片不明顯;雄花、癭花、雌花同生于一榕果內(nèi);雄花極少數(shù),具柄,花被片4,寬卵形,雄蕊1枚,花絲短;癭花具柄,多數(shù),花被片5-4,狹匙形,子房卵圓形,光滑,花柱側(cè)生;雌花無柄,花被片短匙形。 果實特征 瘦果卵狀腎形,短于花柱,花柱近側(cè)生,柱頭膨大?;ㄆ?-11月 生長環(huán)境 在云南生于海拔500-800米濕潤的雜木林中。 喜高溫多濕 它是一種耐熱、耐旱、耐濕、耐風(fēng)、耐陰、抗污染、耐剪、易移植的常綠喬木。陽性,喜高溫多濕氣候。[2] 垂葉榕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忌低溫干燥環(huán)境。 陽光及溫度要求 對光線要求不太嚴(yán)格;生長發(fā)育的適宜溫度為23~32℃,耐寒性較強,可耐短暫0℃低溫。喜光,喜高溫多濕氣候,適應(yīng)性強,抗風(fēng),耐貧瘠,抗大氣污染,不耐干旱。廣東垂葉榕-云南垂葉榕-四川垂葉榕-貴州垂葉榕-廣西垂葉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