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jīng)營: 油松 1.5-10米大苗:
油松(紅皮松.短葉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為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高達(dá)30米,胸徑可達(dá)1米。樹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guī)則鱗塊,裂縫及上部樹皮紅褐色;大枝平展或斜向上,老樹平頂;小枝粗壯,黃褐色,有光澤,無白粉;冬芽長圓形,頂端尖,微具樹脂,芽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暗綠色,較粗硬,長10-15(20)厘米,徑1.3-1.5毫米,邊緣有細(xì)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皮下細(xì)胞為間斷型兩層,樹脂道3-8(11),邊生,角部和背部偶有中生; 葉鞘初呈淡褐色,后為淡黑褐色。雄球花柱形,長1.2-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穗狀;當(dāng)年生幼球果卵球形,黃褐色或黃綠色,直立。球果卵形或卵圓形,長4-7厘米,有短柄,與枝幾乎成直角,成熟后黃褐色,常宿存幾年;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厘米,寬1.2-1.6厘米,鱗盾肥厚、有光澤,扁菱形或扁菱狀多角形,橫脊明顯,縱脊幾乎無,鱗臍明顯,有刺尖。種子長6-8毫米,連翅長1.5-2.0厘米、翅為種子長的2-3倍。花期5月,球果第二年10月上、中旬成熟。 油松樹冠幼年為塔形或圓錐狀形,中年樹呈卵形或不整齊梯形。孤立老年樹的樹冠為平頂,扁圓形、傘形等。干粗壯直立,形成聳立的樹形,有時(shí)也能長成彎曲多姿的樹干,顯得蒼勁挺拔。
松樹樹干挺拔蒼勁,四季常春,不畏風(fēng)雪嚴(yán)寒。適于作油松伴生樹枝的有元寶楓、櫟類、樺木、側(cè)柏等。木材富含松脂,耐腐,適作建筑、家具、枕木、礦柱、電桿、人造纖維等用材。亦可采松脂供工業(yè)用。 油松在行道樹上成行種植的株行距:大樹成林種植或行道樹以6~8m為好,中年行道樹一般采用5~6m。 油松可與快長樹成行混交植于路邊,其優(yōu)點(diǎn)是:油松的主干挺直,分枝彎曲多姿,楊柳作它背景,樹冠層次有別,樹色變化多,街景豐富。但有土壤容易板結(jié)的缺點(diǎn);有的油松種植人行道內(nèi)側(cè)或分車帶中,于車行道邊種植快長樹。這樣土壤避免車、人的破壞和踐踏,對油松生長有利。
五角楓:米徑3-30cm單株叢生
落葉喬木,高9-15m。樹皮粗糙,深褐色;小枝圓柱形,無毛,當(dāng)年生枝淡紫綠色,老枝深紫色。葉對生;葉柄長2-4cm,淡綠色,無毛;葉片薄紙質(zhì)或紙質(zhì),寬7-10cm,長5.5-8cm,通常5裂,中生裂片與側(cè)裂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短急銳尖,尖尾長8-10mm,基部深心形或近心形,葉緣邊具緊貼細(xì)圓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基生脈5條,在兩面均顯著。圓錐花序頂生,無色;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5,綠色,長橢圓形,無毛;花瓣5,深綠色,長圓狀倒卵形;雄蕊8,花絲無毛,花藥淡黃色;花盤位于雄蕊外側(cè);子房紫色,密被淡黃色長柔毛,花柱2裂,無毛,柱頭平展。翅果嫩時(shí)淡紫色,成熟后淡黃色,小堅(jiān)果凸起近于球形,直徑約6mm,翅張開近于水平,中段**寬,常達(dá)1cm,連同小堅(jiān)果長2-2.3cm?;ㄆ?月,果期9月。
溫帶樹種,弱度喜光,稍耐蔭,喜溫涼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及濕潤之地生長**好,黃黏土上生長較差。生長速度中等,深根性,抗風(fēng)力強(qiáng)
五角楓為較好的防火樹種。其水分含量為4.93%,木素含量27.2%,熱值19213J/g。對五角楓生材含水量測定表明,五角楓含水量大,含油量小,不易被點(diǎn)燃和燃燒。此外,五角楓枯枝落葉分解較快,有利于迅速減少林內(nèi)可燃物載量,改變起火環(huán)境。因此,五角楓是阻隔林火蔓延的較理想防火樹種。
蒙古櫟:米徑3-30cm單株叢生
中文名:蒙古櫟(原變種) 拉丁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 var. mongolicodentata 特征:落葉喬木,高達(dá)3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紫褐色,有棱,無毛。頂芽長卵形,微有棱,芽鱗紫褐色,有緣毛。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長7-19厘米;寬3-11厘米,頂端短鈍尖或短突尖,基部窄圓形或耳形,葉緣7-10對鈍齒或粗齒,幼時(shí)沿脈有毛,后漸脫落,側(cè)脈每邊7-11條;葉柄長2-8毫米,無毛。雄花序生于新枝下部,長5-7厘米,花序軸近無毛;花被6-8裂,雄蕊通過8-10;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葉腋,長約1厘米,有花4-5朵,通常只1-2朵發(fā)育,花被6裂,花柱短,柱頭3裂。殼斗杯形,包著堅(jiān)果1/3-1/2,直徑1.5-1.8 厘米,高0.8-1.5厘米,殼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狀卵形,呈半球形瘤狀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絨毛,伸出口部邊緣呈流蘇狀。堅(jiān)果卵形至長卵形,直徑1.3-1.8厘米,高2-2.3厘米,無毛,果臍微突起?;ㄆ?-5月,果期9月。 [1] 產(chǎn)地生境: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等省區(qū)。生于海拔200-2 100米的山地,在東北地區(qū)常生于海拔600米以下,在華北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上,常在陽坡、半陽坡形成小片純林或與樺樹等組成混交林。俄羅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用途功能:木材邊材淡褐色,心材淡灰褐色,氣干密度0.67-0.78克/立方厘米,材質(zhì)堅(jiān)硬,耐腐力強(qiáng),干后易開裂;可供車船、建筑、坑木等用材,壓縮木可供作機(jī)械零件,葉含蛋白質(zhì)12.4%,可飼柞蠶;種子含淀粉47.4%,可釀酒或作飼料,樹皮入藥有收斂止瀉及治痢疾之效。
白樺:米徑3-30cm單株叢生
白樺為落葉喬木,高達(dá)25m,胸徑50cm;樹冠卵圓形,樹皮白色,紙狀分層剝離,皮孔黃色。小枝細(xì),紅褐色,無毛,外被白色蠟
白樺林
層。葉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緣有不規(guī)則重鋸齒,側(cè)脈5-8對,背面疏生油腺點(diǎn),無毛或脈腋有毛。果序單生,下垂,圓柱形。堅(jiān)果小而扁,兩側(cè)具寬翅。花期5-6月;8-10月果熟?;▎涡?,雌雄同株,柔荑花序。果序圓柱形,果苞長 3—7mm,中裂片三角形,側(cè)裂片平展或下垂,小堅(jiān)果橢圓形,膜質(zhì)翅與果等寬或較果稍寬。[2]
喜光,不耐蔭。耐嚴(yán)寒。對土壤適應(yīng)性強(qiáng),喜酸性土,沼澤地、干燥陽坡及濕潤陰坡都能生長。深根性、耐
白樺(5張)瘠薄,常與落葉松、蒙古櫟混生或成純林。天然更新良好,生長較快,萌芽強(qiáng),壽命較短
樺樹汁取自我國境內(nèi)原始森林中的野生白樺樹,是一種無色或微帶淡黃色的透明液體,有清香的松樹氣味,含有人體必需且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有機(jī)酸、及多種無機(jī)鹽類,含有香精油、樺芽醇、皂角甙化合物、細(xì)胞分裂素等等。天然樺樹汁是目前世界上公認(rèn)的營養(yǎng)豐富的生理活性水,是樺樹的生命之源,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果糖、氨基酸、維生素、生物素、礦物質(zhì)等。含有20多種氨基酸,24種無機(jī)元素,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多糖和還原糖,因而“樺樹汁”飲料具有抗疲勞、抗衰老的保健作用,是21世紀(jì)**具希望的功能飲料之一 樺樹汁有獨(dú)特的藥用功能。白樺樹汁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有抗疲勞、止咳等藥理作用,被歐洲人稱為“天然啤酒”和“森林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