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榕
站內(nèi)搜索 |
首頁 > 供應(yīng)產(chǎn)品 > 菩提榕
菩提榕
詳細(xì)信息 菩提樹(Ficus religiosa),別名菩提榕,為??崎艑俾淙~或半落葉大喬木。"菩提"是佛教名詞,是梵文Bodhi的譯章,意為"覺悟"。菩提樹的原名畢缽羅樹,傳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29歲時離別雙親、妻兒,出家修佛,經(jīng)過7年冥思苦想,最終在一株畢缽羅樹下"大徹大悟"而成"佛"的。因此,畢缽羅樹改叫菩提樹,被佛家尊為神圣的樹木,與娑羅樹、閻浮樹一起被稱為佛門三寶樹。菩提榕枝條也容易扦插成活,在春季或秋季選擇8~15年生健壯的母株,在母株上選取具有飽滿腋芽的枝條,截取半木質(zhì)化部分長約15 cm的插穗(直徑為0.5~0.8 cm左右)進(jìn)行扦插繁殖,插穗株行距5 cm×10 cm,扦插深度約為3 cm,扦插完后搭上小弓棚,用白色塑料農(nóng)膜蓋上,前后兩端保持通風(fēng)透氣,每天多次淋水保證小棚內(nèi)較高的相對濕度(有條件可采用定時彌霧噴水)。扦插后用廣普性殺菌劑(白菌清、多菌靈等)0.125%~0.2%濃度溶液每隔7 d噴灑插穗,防止插穗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腐爛。10 d左右即可長根。菩提樹也可用大枝條扦插,在樹上截取直徑10~15 cm的健壯枝條,長1.5~2.5 m,剪去全部的側(cè)枝和葉片,埋人土中20~30 cm,用稻草包扎整個露出地面的枝干,遮蔭保濕,一般在20 d后即可生根。出圃移植時應(yīng)帶土團(tuán),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