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葉矮櫻耐旱,每年早春和秋末可澆足澆透返青水和封凍水,平時若不是特別干旱,基本可以靠天生長。春秋風大干旱,新植苗木展葉后,每天上、下午各進行1次葉面噴霧,補充水分,減輕根系的壓力,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夏季雨天,還應及時將樹坑內(nèi)的積水排除,以防日出后水溫升高,燙傷根系。
紫葉矮櫻喜肥,新植苗木除在栽植時施基肥外,在生長期適當追肥。在早春、初夏各追施1次氮、磷、鉀復合肥,秋末再施用1次廄肥或渣肥。對于新植苗木及缺肥長勢不好的苗木,可進行葉面施肥。選在清早或傍晚噴施,中午光照足時及雨前雨后均不宜進行,噴施次數(shù)以3次為宜,間隔時間10~15天。
越冬管理
紫葉矮櫻耐寒,成年苗采取樹干涂白的措施即可。對于新植苗,可采取根部培土、樹干纏草的辦法,幼齡苗則進行覆膜處理。新植苗木在第1年進行纏干處理后,第2年采取涂白越冬即可。
整形修剪
紫葉矮櫻萌枝力強,生長繁茂,較耐修剪。其修剪應根據(jù)株型的不同區(qū)別對待,紫葉矮櫻的常見株型有“掃帚型”和“自然開心型”。“掃帚型”一般用作片植或綠籬,每年的春末和初秋進行修剪,修剪高度一般在0.6~1.2m。“自然開心型”的苗木一般用于對植、列植。紫葉矮櫻是以觀葉為主的灌木,所以修剪時只疏除一些背下枝、交叉枝和競爭枝,保留3~4個內(nèi)膛枝,對當年生枝條應在其40cm左右時摘心,以促進枝條木質(zhì)化,多生側(cè)枝??傊?,通過整形修剪,剪掉細弱枝、交叉枝、徒長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持美觀樹型,從而提高紫葉矮櫻的觀賞價值。 紫葉矮櫻的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蚜蟲等。紅蜘蛛、蚜蟲主要危害葉片,破壞葉片內(nèi)的葉綠素,導致植株生長衰弱,葉枯凋落,枝條枯萎,甚至全株死亡。
聯(lián)系電話15303225576